德國人最愛說的一句話:等我看看筆記本
德國有句俗語,“成功來自科學地安排時間”,這種安排就是計劃或規劃。新年伊始,德國大至國家,小到機構和個人,都在制訂下一步的詳細計劃。“做事愛制訂計劃”,已被證明是德國成功的秘訣。
人人都有記事本
德國人通常都有一個習慣性動作:伸手掏出口袋里或包里的記事本,然后他們會說:請稍候,讓我看看記事本。這種巴掌大的記事本,無論政府官員還是普通工人、學生、家庭主婦,人手一本。盡管人們使用的智能手機也有記事本功能,但許多人仍青睞紙質記事本,認為不會丟失資料。
記事本其實就是一種多功能日歷本,上面每頁標有日期,精確到每小時,并留出空白供人們填寫計劃事項。每天有什么約會,要辦什么事,甚至幾點到幾點,都記得清清楚楚。記者有幾個愛踢球的朋友,每次商量踢球時間,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掏口袋查看記事本上哪天有時間。而德國人約定時間常常具體到幾點幾分,所以他們的記事本上出現4點05分、8點10分這類記錄。
在德國,看病、理發、走親訪友等事情都要提前預約,一旦預約好,就在記事本上記錄下來。一位剛嫁到德國的中國女子前兩天就對《環球時報》記者說,公公婆婆想來拜訪,居然問自己有沒有時間,而時間定在明年秋季的某一天。在德國,就連家庭主婦買菜,也會制訂購物計劃。
提前5到7年制訂計劃
與個人制訂的各類計劃相比,德國各級政府和一些機構制訂的計劃更具長遠性。德國旅游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李朝暉在接受《環球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德國旅游局一般會提前5到7年制訂年度主題和相關的一些計劃,而具體的步驟、推廣細節等提前一年都會制訂出來。她還開玩笑說,“我們的工作可以說沒有驚喜,因為未來幾年要干什么都已經知道了。”
“德國的勝利是對一個長期計劃的最好獎勵。”今年夏天,德國國家足球隊贏得巴西世界杯冠軍,有媒體這樣贊道。自2000年歐洲杯折戟沉沙之后,德國足球就推出了一個長期發展規劃,從2002年德國開始實施大規模的青少年足球培訓項目。可以說,早在十多年前,德國隊就已經敲開了奇跡的大門。
德國任何一個城鎮的公交車站,站牌上不僅標有首末班次時間,還寫著一天中每一班次的時間,精確到幾點幾分。德國公交系統每季度發布新的時刻表。近郊火車、地鐵、巴士,組成一個“無縫對接”,乘客可以不用等許久,盡快到達目的地。
惡劣環境造就的特點
“德國人熱衷制訂計劃與歷史和自然條件有關。”柏林洪堡大學社會學者馬塞爾·哈森對《環球時報》記者說,日耳曼人發源于德國中部地區。這里緯度較高,光照不足,多的是森林平原。他們經常要抵抗寒冷和饑餓。同時,周邊與諸多國家毗鄰,沒有多少天然屏障。歐洲發生的一些大事件很容易波及到德國,尤其是戰爭。近百年來,德國長時間處于動蕩不安之中。從一戰和二戰的失敗,到冷戰,德國人內心深處有種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。這使得他們認為,一切事物和人都必須是可以量化的、可以用形式體現的,必須做到最好。這使得德國人具有很強的計劃意識。由于制訂計劃時間長,實施計劃也長,常常讓外人感覺德國人速度“慢一拍”。但在德國住久了,記者發現這種“慢”帶來的“快”。像德國建一條路或一座橋,從計劃到建成常常要幾年,甚至十幾年。他們此前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哪些變動,哪些不確定因素,并制訂相應的應對措施,講求了質量。所以,德國的公路建成后,通常幾十年都不用修,這反而提高了效率。
德國人這種愛制訂計劃的特點,也曾被許多人恥笑為“呆板”“陳舊”,但正是這種特點讓德國整個國家高效地運作。現在,許多國外媒體不得不承認,德國人先做好充足準備,規劃好每一步,并嚴格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運行,“就像一只精準的時針,總能在準時出現在相應的位置”。
上一篇:六種“窮人思維”,需警惕!
下一篇:職場上惹人愛的13個建議